关于印发淳安县低碳试点县创建方案的通知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淳安县低碳试点县创建方案的通知
淳政办函〔2024〕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淳安县低碳试点县创建方案》已经县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淳安县低碳试点县创建方案
(类型:碳汇能力提升类)
生态是淳安最大的优势,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是淳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淳安县拥有特殊的地理区位,不仅是美丽杭州实验区,浙江省的特别生态功能区,亦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更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淳安县作为浙江省最大的林业重点县,全县森林面积509万亩,公益林面积249.7万亩,森林蓄积量2895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公益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均列全省首位,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碳汇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加快推进包括林业碳汇在内的全领域绿色低碳工作,是新时代淳安县特别生态功能区面临的新使命,对杭州市乃至全省都具有重要意义。
淳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兴林富民,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0 中国百佳富氧县市”“省级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成功获评浙江省林业增汇试点县。
为加快打造在碳汇能力提升的县域样板,根据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全省第三批低碳试点县申报工作的通知》,我县组织编制了《淳安县低碳试点县创建申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聚焦碳汇能力提升,围绕打造三大战略定位,谋划了林业固碳增汇能力提升、碳汇关联产业发展、碳汇价值转化、国家储备林建设、林业碳汇标准体系构建等五项林业碳汇领域工作任务,同时协同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绿色低碳工作,护好淳安“一湖秀水、满目青山”,努力为全省低碳发展特别是碳汇能力提升提供更多“淳安素材”。
为确保方案真正落实落细,《方案》提出了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改革、重点项目、最佳实践等五张清单。其中重点项目共15个,总投资达到71.48亿元,创建期内预计完成投资40.86亿元。
淳安县将把握时代机遇,锐意进取,努力将淳安打造成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地、全省林业固碳增汇及碳汇价值转化先行地、全省山区县绿色低碳体制机制改革引领地。
一、基本情况及面临形势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东接建德、桐庐,南连衢州、常山,西邻安徽休宁、歙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96.80公里,南北宽94.40公里,县域面积44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4.35%,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县城千岛湖镇,距杭州市区约151公里,距安徽黄山约150公里。习近平同志2003年在淳安调研时指出“要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得经济的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争取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较好的经济发展,通过错位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淳安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发展战略,初步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具有淳安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美丽杭州”实验区,并在全国率先实施跨省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2022年淳安县实现生产总值(GDP)为269.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4%。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2.36亿元、71.29亿元和155.86亿元,同比增长3.2%、1.4%和2.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5.7:26.5:57.8。全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2545元,增长3.0%。按国家公布的2022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到12272美元。全县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占全县GDP的比重为3.0%。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1个百分点。
(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1.能源生产情况。淳安县境内无火力发电企业,电力生产结构为100%可再生能源发电。2022年,全县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为3.45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总量为7375万千瓦时,累计并网光伏装机总容量为8.35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6.3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成效明显,2022年新增并网分布式光伏2.33万千瓦。2022年,全县累计水电装机容量为14.93万千瓦,全年发电量为2.41亿千瓦时。生物质能装机容量0.75万千瓦,2022年发电量3066万千瓦时。
2.能源消费情况。从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看,2016—2019年淳安县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16年的65.5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79.7万吨,2020年和2021年受到疫情影响,能耗出现大幅下降;整体来看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增长率从2016年的最高值14.6%,下降到2019年的6.8%,2020年和2021年出现负增长。
图1–1 2016—2021年淳安县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
能源消耗强度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从2016年的0.30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21年0.26吨标煤/万元,全县能耗强度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淳安县低碳发展基础好,“十三五”“十四五”以来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新能源及能源产业发展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图1–2 2016—2021年淳安县能耗强度及GDP变化趋势
从历年的能源消费结构看,“十三五”期间淳安县全部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原煤消耗,规下企业及居民用煤量合计约0.4万吨。淳安县城区及中心镇无燃煤区建设基本完成,控煤取得明显成效,2016—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逐年优化。煤炭占比由2016年的1.8%降至了2021年的0.26%,基本实现无煤化。油品占比由2016年的32.36%下降至了2021年的18.22%,主要是天然气逐步覆盖,液化石油气消费减少。天然气占比由2016年的4.61%提升至了2021年的5.43%,电力占比由2016年的61.22%提升至了2021年的76.09%。高碳能源逐步被清洁低碳能源代替,电气化水平保持在高位,有助于淳安县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图1–3 2016—2021年淳安县能源消费结构
(三)碳排放现状与碳减排潜力。按照低碳试点县申报通知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核算碳排放,主要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林业碳汇三大领域产生二氧化碳(CO2)排放。
图1–4 2016—2021年淳安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增速
总体碳排放趋势特征。淳安县2016—202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从2016年的106.0万吨下降至2021年的102.7万吨,但各年份存在较大波动。除2017年和2021年以外,其余年份二氧化碳排放均出现正向增长,其中2021年增速达4.2%,不排除未来继续上升的可能性。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0.49吨CO2/万元下降至2021年为0.41吨CO2/万元,累计下降17.6%,高于全省碳强度下降率11个百分点,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图1–5 2016—2021年淳安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其增速
能源活动领域排放趋势和现状特征。淳安县能源活动领域2016—202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其中工业部门是淳安县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建筑和交通领域是仅次于工业部门的重要排放源。从基准年现状来看,2021年淳安县能源活动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合计102.69万吨,从二氧化碳来源看,由电力消费产生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最多,分别为74.72万吨(占比72.8%),其次是原油及其制品和天然气(包含液化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22.23万吨和5.37万吨,占比分别为21.7%和5.2%。从终端消费部门看,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费中电力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电力消费碳排放的42.2%和33.5%。交通部门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油品消费,占油品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92.3%。居民生活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电力(87.8%)、油品(4.7%)和天然气(6.4%)。
图1–6 2021年淳安县碳流图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趋势和现状特征。自2010年编制温室气体清单以来淳安县历年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均未产生指南要求所涉及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历年排放数据均为0。2022年《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22 年修订版)》新增平板玻璃、陶瓷以及发电行业脱硫剂使用过程二氧化碳的排放。经了解,淳安县仅有一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光大环保能源(淳安)有限公司,经调研该公司脱硫过程采用氢氧化钙作为脱硫剂,不涉及碳酸盐使用,不产生脱硫过程排放。故全县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自2010 年编制温室气体清单以来均为0。
林业碳汇趋势和现状特征。淳安县森林资源变化总趋势是森林面积、活力木蓄积、单位面积蓄积、针阔混交比等均呈增长态势。从2018年之后来看,淳安县林业碳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净吸收量由2018年的149.43万吨上升到2021年的168.86万吨,累计上升13%。这主要得益于全县积极开展国土绿化、低效林改造、“一村万树”、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实现森林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图1–7 2018—2021年淳安县碳汇趋势图
图1–8 2018—2021年淳安县分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
(四)碳汇能力提升类试点县创建优势。
1.工作层面基础好,具有低碳发展的组织优势。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淳安县目前已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级各部门共同参加的淳安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部门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全面统筹推进各领域的碳达峰工作。
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淳安在2021年就启动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工作,对全县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和形势、二氧化碳排放历史和趋势、碳排放量峰值预测、达峰路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形成淳安县碳达峰行动目标分析报告、淳安县碳达峰目标分析报告等报告。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淳安县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同时结合省、市政府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淳安县碳达峰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碳达峰目标责任考核清单,明确各行业、领域,及各职能部门目标责任体系及主要任务清单。
省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省级部门大力支持淳安在林业碳汇方面的试点示范工作,省自然资源厅《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需省级有关单位支持的事项》复函明确省林业局支持淳安开展以林业碳汇交易为重点,开展林业增汇试点县、林业碳汇示范基地创建。
成立森林碳汇管理局。淳安县始终以保护森林生态资源为林业中心工作,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上积极创新,2022年9月成立森林碳汇管理局,成为杭州市首个、浙江省第二个县级森林碳汇管理局,全县23个乡镇的综合服务中心增挂森林碳汇服务中心牌子,实现森林固碳增汇管理工作县乡一体化,为持续推动淳安在林业碳汇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专栏1 森林碳汇管理局 |
森林碳汇管理局(与县林业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承担全县森林碳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贯彻执行有关“碳达峰、碳中和”和林业碳汇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森林碳汇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碳汇林建设管理、林业碳汇开发利用;组织实施森林固碳建设,不断提升森林碳储量和林业碳汇能力;组织开展全县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负责全县林业碳储量及年固碳量等重要数据的监测、统计、发布和登记确权等工作。 森林碳汇管理局下设森林碳汇管理科承担县林业碳汇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森林碳汇管理局有关森林碳汇工作安排部署,承担森林碳汇理论政策、森林固碳、计量监测、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指导和监管等工作;开展林业碳汇收储计量监测、收储开发、确权登记等服务工作。 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增挂森林碳汇服务中心牌子承担森林经营固碳增汇等工作,提升森林碳储量和林业碳汇能力,做好林业碳汇收储计量监测、收储开发、确权登记等服务工作。 |
2.生态资源质量优,具有碳汇提升的禀赋优势。淳安县是浙江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是浙江省26个山区县之一,拥有特殊的地理和经济区位,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更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千岛湖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Ⅰ类、35条主要入湖溪流水质优秀率达100%,县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PM2.5年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获评全球绿色城市,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县,连续第五年获省生态文明考核优秀县,入选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连续两年获得“大禹鼎”银鼎,连续17年获市生态文明考核优秀县。大花园建设获得省政府办公厅“推进大花园建设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督查激励,并成功创建全省第二批大花园示范县。同时淳安县是浙江省林业重点县,全县森林面积509万亩,公益林面积249.7万亩,森林蓄积量2895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公益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均列全省首位,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碳汇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林业碳汇发展基础好,成功纳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被列为全省林业“标准地”试点。据《全国县域/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研究报告 2021》显示,淳安县GEP超2600亿元,位列2021年全国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第一,其中包括森林固碳释氧在内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最高,占比达93%以上,丰富的碳库储量,为淳安实现林业碳汇价值转化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2022年启动百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储备林建设,储备国家战略木材,增加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有效提升全县森林生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也为森林碳汇项目的储备开发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3.改革层面机制活,具有低碳发展的制度优势。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淳安推进“数字第一湖”改革,迭代升级“秀水卫士”,建立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体系,实现交接断面自动监测全覆盖,同时创新开展千岛湖库湾水体原位生态浮岛脱氮除磷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生态浮岛”技术,全域护水智治体系加快构建。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和浙江先芯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被认定为杭州市“未来工厂”体系中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对工业项目税收达成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并做好工业用地年度亩产效益评价工作。推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首批浙林碳汇(碳普惠)项目通过核证备案和交易,成功开辟淳安森林生态产品价值交易转换通道,同时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和体制机制优势,在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巩固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基础上,稳固推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实践路径。
4.试点创建成效显,具有低碳发展的示范优势。推进低(零)碳试点建设。淳安县积极开展低(零)碳试点建设,2022年淳安县鸠坑乡青苗村、里商乡里阳村、千岛湖镇火炉尖社区、石林镇双西村、梓桐镇梓溪村、大墅镇洞溪村上榜全省第二批低(零)碳乡镇、村(社区)试点创建名单。2023年5月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浙江省第二批林业增汇试点县、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创建名单,淳安县成功入选“浙江省林业增汇试点县”。
成功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淳安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形成“两山”转化的十大案例。2020年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名单,淳安成为杭州地区首个入选县。
建设淳安县“两山合作社”试点。作为杭州市率先启动“两山合作社”改革试点地区,截至2022年底,淳安“两山合作社”共推动实施转化项目171个,投资总额22.7亿元,带动就业人数3700人,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近6500余万元,有效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绿色通道。《淳安县探索“生态银行”绿色金融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5.社会层面氛围浓,具有低碳发展的全民优势。政府方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精心组织“世界湿地日”“植树节”“森林消防宣传月”“野生动植物宣传月”“爱鸟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企业方面。淳安县企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经营方式,加强节能技改,推动工业企业循环化改造,节约资源,提升资源产出率,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3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低碳工厂。群众方面。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响应垃圾分类号召,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间全县参加义务植树75万人次,植树276万株。
(五)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
1.林业碳汇领域发展成效和做法。
(1)夯实生态本底,森林资源提质增效。森林资源稳定增长。淳安县紧紧围绕“双增”目标,强化资源培育和城乡绿化,促进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实现双增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8个、森林村庄14个、“一村万树”示范村22个。2022年新增森林蓄积量130万立方米,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6.8万亩,森林生态系统修复4.8万亩,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4万亩。现有林地面积480万亩,森林面积509万亩、森林蓄积量28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4.54%,公益林面积249.7万亩,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240.83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45.18%,森林面积、公益林面积、森林蓄积量位居全省第一,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县。
森林提质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淳安县全面实施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完成千岛湖森林彩化工程三年建设计划,启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千岛湖森林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森林抚育14.35万亩、林相改造12.6万亩、珍贵树种造林3.08万亩,新植珍贵树种201万株,建立珍贵树种示范点15个,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和病虫害防控除治,松材线虫病除治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出台全省首个县级《珍贵彩色树种省赠送苗管理办法》,累计赠送珍贵树苗128.72万株。2021年实施林相改造12.8万亩、森林景观修复8.6万亩,新增国土绿化面积5.98万亩,临岐、枫树岭等8个乡镇获评省森林城镇。2022年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7万亩,实施珍贵彩色森林建设0.3万亩,森林生态系统修复3.9万亩,“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3个。
全面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淳安国家储备林项目规划总面积102.7万亩,其中集体林区100万亩、国有林场2.7万亩。项目规划建设期为2022至2035年,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建设规模32.9万亩、二期建设规模38.5万亩、三期规模31.3万亩。成功申报浙江省林业共同富裕试点县。淳安县在省委省政府“森林浙江”建设部署会上作典型发言,在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位列优秀。
推进林业污染治理。开展山核桃林统防统治和禁用除草剂项目,有效改善区域河流水质、农村生活环境以及农村供水安全的同时,大大减少林农山核桃病虫害防治及林下除草的人工成本。开展高陡坡退耕休耕,投资700万元开展小金山至鸠坑国控断面高陡坡退耕休耕实施面积436亩,落实系统治理举措,实行退耕与绿化补植相结合,充分发挥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方面作用。
(2)创新体制机制,碳汇价值日益实现。全面推行“林长制”建设。淳安是全省首个全面启动推行“林长制”的县。建立全省首个林长制“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配备林长1477名,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奖惩有力的长效机制,实现森林湿地资源网格化管理格局,有效织密林业监管网络,山林保护网覆盖至“最后一公里”。通过建立县、乡、村、山场四级林长管理机制,持续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率先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被列入全省县级GEP核算试点,建立健全GEP常态化核算和考核体系,生态系统价值位居全省首位。在全市率先启动两山合作社改革试点,建成全国首个“两山银行”(现为两山合作社,下同)数字驾驶舱,挂牌成立全市首家“两山银行”实体化运营平台,组建县级两山生态资源经营开发有限公司和22家乡镇分公司。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地经营权流转,启用新版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引导规范林地经营权流转。着力构建碳汇收储—绿色金融—多种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闭环管理模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路径,实现林业碳汇产品价值的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
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交易。探索建立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机制,林地指标占补平衡交易机制。探索建立林业碳汇跨区域补偿交易机制,把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收入。挂牌成立森林碳汇管理局,全国首创森林碳汇管理工作县乡一体化模式。探索村集体+企业、村集体+林场合股联营及“林业飞地”等新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产品订单机制,林业生态价值不断释放。2022年印发《淳安县林业碳汇收储交易试点方案》,淳安县两山生态资源经营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两山公司”)作为林业碳汇收储交易主体,负责全县林业碳汇经营权的统一收储、开发和交易。淳安县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完成全省首批林业碳汇减排量核证备案,成为全省首批完成核证备案的四个林业碳汇项目之一,并完成了首笔交易。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有序展开。探索与西湖区的公益林占补平衡,把公益林异地指标占补平衡交易作为淳安与西湖区山海协作的一项协议内容。定向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资金2000万元,每亩公益林补助标准由省级以上的40元,市级26元全部提高至47.54元。探索破坏森林资源司法赔偿机制,让生态破坏行为人通过赔偿森林碳汇功能损失等生态损坏赔偿金的行为,有检察机关代认购森林碳汇的形式,让增排者为生态功能损失买单。持续开展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新安江–千岛湖流域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探索第二轮、第三轮生态补偿试点工作,为全省与全国流域生态补偿体系的建立和推广提供经验。
(3)立足兴林富民,林业产业发展加快。淳安紧紧围绕“坚定秀水富民路,建设康美千岛湖”发展战略,围绕森林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和“美丽杭州实验区”建设,立足生态优先,兴林富民,全力构筑生态、产业、文化三大林业体系,制定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协调推进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先后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省级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县”。淳安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效明显,获得2022年省政府督察激励。持续发展林下经济,至“十三五”末,全县共有山核桃、油茶等经济林50余万亩,林下中药材等种植12余万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65.2万亩。把林下种植中药材补助纳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2021年新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5万亩,投入补助资金900余万元。2022年新发展林下经济基地1.8万亩,完成“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建设4万亩,林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14个村“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建成3000亩国家标准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千岛湖茶”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50强,千岛湖生态农产品优质优价加快显现。积极推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龙川湾森林康养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羡山半岛被评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4)加强数字赋能,环保水平有效提升。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持续开展。完成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工作,实现公益林建管信息电子化,完成25万亩天然林落界规划。按年度开展森林资源状况年度监测,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森林、草地、湿地调查监测工作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完成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启用森林资源“一张图”信息平台,实现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全覆盖。
湿地建设成效明显。完成湿地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暨省重要湿地申报工作,增设湿地保护小区面积220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94%。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做到“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汾口镇污水处理厂7000吨的入湖水品质经过湿地处理后由原来的一级A标提升到地表Ⅱ类水的标准,湿地生态系统和鸟类栖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千岛湖是重要的战略性水源保护地,确保流域生态安全是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淳安创新开发全国首个水库全域智治平台,建立“全域感知—预警研判—指挥调度—快速处置—督查督办”五位一体的全周期、全域一体化护水智治联动闭环体系。建成全省首个县级藻类监测实验室,基本建成12条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湖区藻类监测系统。迭代升级“秀水卫士”,集成打造“数字第一湖”,“秀水卫士”应用场景入选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重点应用“一本账S0”,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县域所有乡镇的交接断面自动监测系统并投入使用,深化上下游流域共保共建,鸠坑口水质自动监测超级站启动建设。淳安县“生态浮岛+生物膜”生态修复项目实现净水富民入选省级第二批共富案例。
2.其他领域低碳发展成效和做法。
(1)能源领域。推进光伏项目发展。淳安是杭州市唯一的整县光伏开发国家试点,其中中洲镇樟村毛山岗集中式农光互补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40兆瓦,一期占地面积约780亩,每年可提供3971万度绿色电能。2021年10月全面启动大下姜区块光伏项目建设,助推大下姜“零碳”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辟“一站式”办理光伏项目通道。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十三五”期间,全县电力、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比重日益提升,能源消费内部结构明显优化。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14.30万千瓦时、天然气用量1564万立方米,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分别为94.20%、2.55%,规上企业原煤、电力、天然气、石油制品、新能源的消费占比由2015年的4.29%: 91.65%: 1.67%: 2.10%: 0.30%调整为2020年的0: 94.20%: 4.23%: 1.19%: 0.38%,2020年全县规上企业已无煤炭消费。2020年全县单位GDP能耗为0.317吨标准煤/万元,基本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且低于浙江省(0.41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水平。加强农村电网改造。2022年220kV浪川变、110kV淳安变等5个变电站建成投用,建成综合供能站7个。淳安县木瓜水库水电站获得杭州市首家国家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称号。
(2)工业领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严重过剩产能,大力推进缫丝行业、纺织行业、砖瓦行业等传统行业的综合整治,开展工业园区或集聚区 “污水零直排区”。2022年省级重点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实施12个。开展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坚持推进“腾笼换鸟”,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2022年10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出台《淳安县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淳安县“腾笼换鸟”专项经费管理办法》。2022年全年共整治10家企业,整治完成率为100%,腾出用地279.7亩,完成率达111.7%。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上云1500家以上,千岛湖敏迪智谷大厦建成投用,成功创建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千岛湖智谷”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数字经济“飞地”示范基地。全县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100%,浙江远算科技有限公司被列为2022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
(3)建筑领域。提升新建建筑绿色低碳标准。执行更高要求节能绿色低碳设计标准,2022年起全县新出让(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上的民用建筑项目,执行设计节能率达到75%的低能耗建筑设计标准。加强绿色建筑示范推广。科技大厦和千岛湖文化综合体项目分别获杭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和用能监管示范。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监管体系建设。对总建筑面积1万m2以上的公共建筑,要求竣工前接入杭州市能耗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建筑能耗使用情况。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装配式建造方式,2022年上报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11个。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科学修编《淳安县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实施《淳安县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奖补资金使用实施细则》,确定 “淳安县养老服务中心二期”作为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根据2021年省建筑领域双碳工作考核结果,淳安获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优秀县。
(4)交通领域。运输结构持续优化。随着杭黄高铁的开通,铁路客运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公路的分担率逐渐下降。加强车辆新能源化更新。至2020年底全面淘汰老旧的柴油车辆,更新为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全县公交车、出租车100%实现“清洁能源”使用,完成全县256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点。城区公交线路逐渐优化。加密早晚高峰期的部分班线班次,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农村客运实现“村村通”,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100%。数字交通持续完善。升级完善千岛湖城区智慧停车收费系统,基本完成县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并纳入“城市大脑”体系,建立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游船游艇开启“智慧应用+分舱收费”模式。淳安城市大脑建设工作专报获高兴夫副省长、陈卫强副市长批示。美丽交通建设持续推进。将生态、景观、美丽元素全方位融入交通道路建设管理,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淳开公路成功入选省十大最美公路;淳杨公路荣获“全国优秀设计成果奖”,获评省最美自驾公路;千岛湖绿道先后被评为省十大经典绿道和省最美绿道;“千黄高速”成为我省唯一列入交通运输部第二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淳安县高品质推进千黄高速建设,致力打造全国绿色高速公路样板工程,获得省政府领导批示。
(5)农业领域。推进渔船淘汰和整治。加快帆张网渔船、涉氨冷藏渔船淘汰清零,发出全省首副农(林)自用船数字化牌照,发布《淳安县农(林)自用船舶管理办法(试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建设,获评全省首批茶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持续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动“浙农系列”数字化应用在淳安落地使用,实现浙农经管(农村“三资”管理)和浙农帮促应用全覆盖,发布“大下姜共同富裕”“伊加工助力共同富裕”等数智应用场景,是杭州地区首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数字化改革试点地区。打造“数字第一湖”应用平台。开发上线“数字第一湖·一支队伍管千岛湖”数字化综合指挥平台,形成数据驾驶舱、“监测、指挥、督评”三大场景、N个算法中心的“1+3+N”总体架构。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被认定为国内首个特色农产品生态气候适宜地,获评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单位。推行绿色生态养殖。成功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和省“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保水渔业”发展模式入选中央党校“两山理论”教学案例。
(6)居民生活领域。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目前淳安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杭州模式”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乡镇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达100%。2022年出台《淳安县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考核办法》等文件,先后获得2022年度浙江省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核优秀奖,杭州市2022年生活垃圾治理年终考核一等奖,以全市第三的成绩获评“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称号,同时淳安县大墅镇大坞村、文昌镇文屏村、里商乡向阳村、汾口镇射墩村、瑶山乡张家村获评2022年度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打造“零碳”公共机构。淳安县行政服务中心(商务大楼)积极完善“零碳”管理制度,开展节能设施改造,加强用能设备管理等节能工作,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零碳”公共机构一星级。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工作,获得浙江省绿色认证先行示范区(创建)称号,龙冠茶叶获得了全国第一张生态低碳茶认证证书。加强“无废细胞”创建。创建2021年度市级无废细胞14个,千岛湖阳光大酒店被评为2021年度杭州市“无废城市细胞”示范点,推进无废亚运工作,淳安界首体育中心自行车馆入选全省第一批“无废亚运细胞”示范点。
(7)科技领域。科技攻关成效明显。积极探索研发应用移动储能智慧电源车技术,牵头设计,联合电池技术、EMS技术、PCS技术等多家厂家技术单位共同研发生产,成功打造移动储能智慧电源车。微径钢管高效节能创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下姜”区域林下特色道地药材生态经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项目入选省2022年度农业领域第三批“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异地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钱塘5.2平方公里“共富产业园”落地,创设上城“共富楼宇飞地”,推进杭千智能制造中心、千岛湖智邦大厦等项目。千岛湖啤酒研究院成为全省首家县级企业研究院。2022年度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国林双碳、中宏科创、淳宇精密制造、千岛湖威士忌等11个亿元以上项目成功招引落地,杭电永通、冠煌精密等项目建成投产,杭州市淳安县的千岛湖鲟鱼产业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等14家单位入选省科技厅2023年度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创建名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兴林富民为导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施“七大绿色低碳专项行动”,加快实现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将淳安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碳汇能力显著提升、碳汇富民成果斐然、减污降碳成效显著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样本,奋力在“两个先行”中展现淳安作为。
(二)试点定位与示范意义。打造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地。作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淳安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力争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重点领域低碳转型、绿色生活氛围营造、绿色认证等工作上取得突破,在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低碳发展上取得高分报表。
打造全省林业固碳增汇及碳汇价值转化先行地。依托淳安县优良的森林资源本底,持续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做大做强碳汇及关联产业,建设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多元应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为全省林业碳汇能力提升和生态价值转化提供“淳安经验”。
打造全省山区县绿色低碳体制机制改革引领地。推进碳汇及6+1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体制改革以及政策创新,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林业碳汇交易等体制机制,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赋能林业碳汇建设,建设优化森林监管、碳汇交易、数智控碳等平台,协同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力争绿色低碳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
(三)主要目标。深入推进碳汇能力提升、碳汇价值转化、碳汇计量监测与核算体系构建,协同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科技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到2025年,淳安县低碳试点县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森林蓄积量三年增长8%,森林植被碳储量三年增长12%,林业固碳增汇能力显著提升,碳汇价值得到有效转化,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争当全省碳汇能力提升排头兵。
表2–1 淳安县低碳试点县指标体系
类别 | 指标名称 | 指标数据 | 责任单位 | |
基准值 (2022年) | 目标值 (2025年) | |||
共性 指标 |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 0.260 | 0.2592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 1.2 | 0.324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 | 0.413 | 0.411 | 市生态环境局 淳安分局 | |
单位GDP碳排放降低率(%) | 1.2 | 0.324 | 市生态环境局 淳安分局 | |
GDP增速(%) | 2.4 | 6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
单位能源碳排放(吨二氧化碳/吨标准煤) | 1.587 | 1.587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
类别 指标 —— 碳汇类 | 森林覆盖率(%) | 74.54 | 74.54 | 县林业局 |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 2895 | 3200 | 县林业局 | |
森林植被碳储量(万吨) | 1607 | 1800 | 县林业局 | |
森林植被年碳汇量(万吨) | 239 | 250 | 县林业局 | |
湿地保有量(万亩) | 80.6 | 80.6 | 县林业局 | |
造林面积(万亩) | 2.385 | 5.074 | 县林业局 | |
林业碳汇项目储备面积(万亩) | 0 | 12 | 县林业局 | |
特色 指标 | 国储林建设规模(万亩) | 8.225 | 32.9 | 县林业局 |
林业碳汇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个) | 0 | 1 | 县林业局 | |
县级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试点(个) | 0 | 1 | 县林业局 |
三、重点任务
(一)多措并举,提升林业固碳增汇能力。
1.多举措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一是强化林地保护管理。科学编制淳安县新一轮林地利用保护规划,明确规划期内林地保护利用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按照规划实施林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林地、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使用林地审批条件和范围应依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林地“一张图”,将林地保护等级作为审核审批的重要内容,依法实施调整。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对生态红线内确需保留人工商品林等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签订协议、改造提升、租赁、置换、赎买等方式实行集中统一管护,改善生态功能,并将重点区位的商品林逐步调整为生态公益林。二是强化公益林监管管护。严格按照《浙江省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管理条例》进行经营管理,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状况常态监测。充分考虑特别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特殊性,积极开展公益林占补交换,探索建立公益林地域交换机制,按照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占补平衡原则,与其他县市区建立增补联系,完善相应补偿政策,促进特别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经济转化。规划期内开展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发布公益林建设与效益公报。三是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按照《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要求,研究编制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和实施方案,划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逐级分解落实天然林保护责任和修复任务,着力建立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以千岛湖湖区周边森林为主要改造对象,结合淳安县世行贷款项目——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淳安县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项目,针对受损区域和困难立地开展生态修复,运用多功能森林生态修复与森林管理模式,构建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四是完善湿地保护利用。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实行严格管控,禁止擅自占用重要湿地,加快建立重要湿地占补平衡制度,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行为。落实湿地总量管控目标,严守生态保护、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红线。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综合服务功能。以杭州市“万顷湿地、万里碧水”工程建设为契机,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高水平“湿地水城”建设,全面推进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以原生态保护和功能恢复为重点,针对千岛湖库区及其他省级以上重要湿地,大力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激活湿地资源,建设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的绿色空间。五是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整合交叉重叠区域,归并优化相邻自然保护地,合理确定归并后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和功能定位,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全面理顺自然保护地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制度体系,根据上位立法进程,及时完善自然保护地立法体系框架。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矛盾冲突,健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积极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提升资源管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应急防灾、基础设施等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资源保护水平。
2.多途径提升林业增汇潜力。一是大力推进森林建设。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以提高森林蓄积量、提升碳汇能力,美化林相景观、增强生态安全为目标,对标浙江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减少松树比例,提高阔叶树等非松树比重,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快全县森林质量提升。加强全域森林抚育,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重点加强竹林抚育经营,加强珍贵树种和大径材基地建设,提升林木蓄积量。优化生态敏感地区林相结构和林地质量,提升单位绿化碳汇能力。积极推行“林长制”,深入实施“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一村万树”等行动。积极推进森林入城,强化生态廊道、生态绿道建设,探索永久性绿地划定。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河湖岸带等开敞空间碳汇系统,努力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二是推进国土绿化美化。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生态用地,大力实施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五大森林”建设,着力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充分挖掘现有林地造林潜力,大力推进一般灌木林、疏林地的改造工作。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城镇)、一村万树建设,推进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国省道、高速公路两侧森林新建、加宽和提升改造,促进森林资源数量持续增长,构建生态保护网络。
(二)厚植优势,大力发展碳汇关联产业。
1.生态农林业促进绿水青山高效转化。一是构建特色农业产业。推动淳安“生态优越”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生态化的品牌优势,农业产业往“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方向不断发展,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推进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带建设,深化百源经济生态农业经营培育。发挥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作用,以临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威坪省级桑果特色农业强镇、鸠坑有机茶小镇为重点区域,深化特色产业强镇建设。二是建设高标准生态农业基地。加快推进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乡镇集中连片农田为重点,完善排灌渠、生产道等配套,开展土壤改良、生态防治,推动农机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建设省级茶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按照要素集聚、规模发展、三产融合的要求,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下姜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乡村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为重点,创建市级整乡镇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发展乡镇,建成临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威坪省级桑果特色农业强镇,积极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三是提质升级生态林业产业。在生态保护基础上,加强林业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发展“生态+经济”特色林业体系,努力探索走出高质量富民发展新路子。做活普惠林业,以低成本、长周期的国储林开发资金为撬动,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共富竹木产业园、林业固碳增汇以及20万亩“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项目,发展森林改培、林下经济、精深加工、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产业,推动千家万户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走出一条淳安特有的“做活一产,促动做强二产,带动做优三产”林业惠民之路。四是高效发展林下经济。以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县为契机,整合各类政策资源,深入开展“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建设,充分结合“千村万元”工程,深挖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科学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持续推进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同时发展以林下种植为依托的森林健康、旅游和养生配套的休闲生活服务业,打造既绿色生态又高质高效的富民模式。五是打造千岛湖公共品牌。加快生态原产地产品培育。围绕“一乡一特色、一镇一精品”,重点开展名特优产品的保护培育和品牌建设。鼓励各乡镇、行业协会和农业企业开展产品保护申请工作。培育壮大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提升产品保护的集群效应,提升名特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附加值。创新“农旅邮”融合发展新模式,探索建立农产品溯源机制、质量标识制度、政府信用背书机制和农产品上行机制,打响以茶叶、有机鱼、干水果、中药材、蔬菜等为重点的千岛湖特色农产品品牌。发挥千岛湖品牌农产品馆作用,不断完善品牌馆运营管理,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包装文创设计,聚力打造“千岛农品”“千岛湖茶”“大下姜”公用品牌,实现千岛湖农产品优质优价。
专栏2 特色农产品发展方向 |
油类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推进山茶油、亚麻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榄油等木本植物油生产,推广应用大宗油料的高效、绿色炼制技术,发展功能性结构油脂产品,促进油脂品种多元化发展。 果蔬精深加工。积极发展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蔬菜产品等深加工,重点发展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保鲜菜等深加工产品,开发天然蔬菜粉、微波净菜食品,加强干鲜水果精深加工。重点推广应用果蔬贮运保鲜新技术,发展果蔬冷链储运系统,建立果蔬物流信息平台,开发新型果蔬保鲜剂、保鲜材料,果蔬质量与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鼓励发展冻干果蔬、果粉等产业,并形成相关产业链。 水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加大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力度,推进发展冷冻或冷藏分割、冷冻调理等技术,开发鱼糜制品、罐头等即食、小包装的特色水产深加工品。开发和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精深加工和储藏水平,建立健全水产品物流系统。 |
2.生态工业推动金山银山绿色提质。一是做大做强生态资源型产业。依托淳安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打造百亿级水饮料、精品化农产品加工产业为目标,重点发展水饮料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水饮料产业产品创新,充分利用稀缺水资源优势差异化发展。推进建设健康饮品代加工或定制生产基地,加快促进现有水饮料基地向开放型平台转型,加快培育一批饮料细分领域专业化“小巨人”企业。二是做优做精生态环境型产业。有效整合和开发淳安生态环境资源,以打造集聚延链的大健康产业为目标,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不断提升健康产业占比,延伸拓展产业链,构建后疫情时代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打造健康产业集聚区。发挥企业龙头带动效应,加快推进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打造淳安健康食品产业“第一车间”,重点提升健康食品加工能力、品牌效应、营养膳食研发水平。深入推进绿色生物科技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提取物精深加工,培育引进若干具备萃取能力的企业,组建提取技术专业化研发中心,重点发展浸膏提取、挥发油萃取等绿色生物科技,着力发挥“淳六味”本地药材、松花粉、山茶油等淳安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原料创新研发,以植物分子定向提取技术为基础,探索以燕麦奶等植物性蛋白奶、亚麻籽油、益生菌等生物原料的研发与加工。培育发展健康食品、绿色生物科技等相关产业及衍生产业,大力支持淳安特色产品研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有产品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三是提质升级生态友好型产业。通过加快产业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提升,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科技金融等产业,培育与生态资源型和生态环境型相呼应的上下游企业,对优势产业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传统制造业赋能升级,鼓励企业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持续深化提“智”上云,支持机器换人,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主线实施重大技术改造。深化数字经济,重点推进数据中心发展,把握云服务和大数据服务项目的建设机遇,大力引进在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具有领先技术红利的企业。优化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完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结合水饮料、大健康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未来工厂。鼓励培育科技金融产业,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对技术研发落地转化的助推作用,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开展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等科技金融活动,助力打造“环千岛湖生态金融资本圈”。
专栏3 推进水饮料产业高水平发展 |
大众型水饮料制造。即以天然饮用水为主的水饮料制造,提质做优中高端天然包装饮用水,重点把握消费升级趋势,促进企业加快市场拓展、提升产能规模。鼓励引进特色矿泉水生产线,加强招引中小型特色矿泉水企业,加快发展差异化高端天然饮用水,挖掘和提升“千岛湖水”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元素。产业发展区域:以经济开发区的坪山、鼓山区块、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主要发展区域。 功能型水饮料制造。即以果蔬和植物性功能饮料、即饮茶、酒精饮料为代表的水饮料制造。加快坪山特色产业小镇百亿级水饮料产业集群区块建设。鼓励果蔬农产品、特色“淳味”中药材种植资源与水饮料产业有机结合,发展独具淳安特色的新兴饮品、营养素饮料。依托“中国名茶之乡”的优势资源,大力挖掘“鸠坑毛尖”历史名茶的原产地价值,促进高端即饮茶饮料发展。产业发展区域:以经济开发区的坪山区块、乡镇工业功能区等为主要发展区域。 |
3.全域旅游催化“旅游+”融合发展。一是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空间。依托千岛湖旅游资源,以维护生态、塑造环境为先导,以协同发展、带动经济提质为目标;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湖为魂”的发展理念,紧抓乡村旅游发展新机遇,做到“以湖带乡”“湖乡联动”;通过人文生态互补、环状梯度产品开发、立体开发模式,科学构建“一城、一湖、一环、六版块”空间格局,驱动淳安旅游业向深绿发展。二是促进“旅游+乡村”融合发展。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项目。弘扬淳安“锦山秀水、文献名邦”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新安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经典产业文化。创新发展特色民宿、运动休闲、养生养老、农事体验等多业态融合的产业模式。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加快农副产品、农业园区向旅游商品、旅游景区转变。注重休闲农业精品村、现代休闲农业园区等规划设计,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大力推行标准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加强乡村旅游规范化经营,建立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标准。鼓励连锁品牌、老字号及地方特色商品等零售、餐饮、休闲服务企业在乡村旅游集聚区、重点镇(村)开设网点。三是促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加强农村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保护,开展睦剧、竹编、麻绣、汾口草龙、里商花灯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乡村独特文化,打造文化景观,开发文旅产品。强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保护城镇格局、街巷肌理和传统风貌。制定农村历史建筑保护政策,继续实施农村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创新健全“政府+市场”保护机制,推进睦剧、竹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麻绣、竹编等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四是促进“旅游+运动”融合发展。发展运动休闲产业,以举办赛事为契机,加快运动小镇建设,引进市场化运营机构,举办国际泳联游泳马拉松世界系列赛、铁人三项等大型知名赛事。拓宽体育旅游新模式,打造“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人参赛、多人消费”的体育旅游模式。引进帆船、帆板、摩托艇、斯巴达等新兴赛事,安排赛事在旅游淡季举办,拓宽旅游市场,释放消费潜力,实现淡季不淡。积极培育运动培训、体育训练以及运动装备制造等产业,争取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项目落地运营。五是促进“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发展中医养生养老旅游服务。结合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中医养生院、护理院、疗养院,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养老服务。健康科普体验旅游,结合生物产业园,开展生命健康科普、研学体验式旅游活动。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康养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养生养老基地,培育山水休闲养生服务集群、老年文化教育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远程健康养老服务”“个性化健康服务”等新型健康服务业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开发以老年人健康疗养为主的高端养老社区和老年健康养生基地。
图3–1 淳安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图
(三)优化机制,探索推进碳汇价值转化。
1.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实践。确林业碳汇收储交易主体,负责全县林业碳汇经营权的统一收储、开发和交易,制定组织构架、主营业务版块和运行机制。以林业碳汇开发权属稳定清晰为前提,通过农户林地经营权货币量化方式,推动农户林权统一流转到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以大下姜共富示范区为重点对象,根据碳普惠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要求,对符合森林经营、竹林经营等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森林资源进行收储,盘活闲置的森林资源,开发可交易森林碳汇项目,争取打通碳汇交易内外循环,实现淳安森林碳汇项目减排量走向全国、全省交易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创新开展“国储林+林业碳票”等模式,将林地资源变成资产,推动企业购买林业碳票碳减排量抵消经营活动产生的碳排放,积极开展低碳酒店和零碳旅游宣传,通过宣传册、宣传卡、公益活动、零碳旅游标签等形式,鼓励酒店或旅客通过购买林业碳汇的方式参与碳中和,扩大林业碳汇社会影响,激发全社会参与林业碳汇交易的积极性。
2.探索建立碳汇保护补偿制度。全面贯彻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完善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新机制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完善流域内合作补偿和转移支付渠道,加强下游使用地区对于淳安的横向转移支付。探索建立与“华东重要生态屏障”地区相适应的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资金向源头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倾斜,补偿标准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建立健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地分级分类补偿、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构建具有鲜明千岛湖特色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互动协作等特别生态功能区制度。以林业碳汇为支点,以绿色金融为动力,以生态补偿的方式,探索杭州区域内的跨县域碳汇补偿机制,合理地开发应用淳安的“保护碳汇”,更好地服务杭州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发挥司法+碳汇的保障功能,探索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生态碳汇功能补偿机制,通过缴纳碳汇补偿金等形式,实现碳汇生态价值占补平衡。
3.创新开发碳汇金融产品。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在质押融资基础上,探索绿色金融风险补偿金、碳汇项目企业债公司债“碳汇收益+”、林业“碳票”、数字“碳票”等林业碳汇金融产品,构建林业碳汇确权、抵押、融资、交易、还款于一体的碳汇金融闭环。创新碳汇信贷产品,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碳增汇收益权等环境权益的新型融资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有序发展林业碳汇基金、林业碳汇权质押贷款等与林业碳汇项目相匹配的多层次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增强林业碳汇增信能力。大力推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构建“林地流转—碳汇收储—绿色金融—多种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闭环管理模式。依托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碳汇交易平台,建立健全碳汇交易产品金融业务的配套措施,加强对碳汇交易产品的风险管理工作。创新森林“碳汇+”金融机制,以林业碳汇金融价值为核心的应用机制,为森林经营主体、收储公司、购碳企业建立融资渠道。大力推广林业碳汇账户,降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成本,试点探索并逐渐扩大“碳汇账户”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公众和企业的“碳汇资产账户”和“碳汇信用账户”,激发全社会参与林业碳汇的积极性。
(四)筑牢本底,深入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
1.实施营林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高标准布局建设,构建形成搭配合理、结构优化的森林资源储备体系,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项目期满实现新增森林蓄积量1200万立方米以上。一要打造“三区”总体布局。突出区位性、示范性、多样性,根据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分布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国储林建设布局。北部基于山核桃和中药材资源,打造中短期材果兼用林及森林食品发展区;西部主要发展珍贵树种,打造长周期珍贵大径材培育区;南部以毛竹和油茶为主,打造短周期用材及木本油料培育区。二要树立全周期近自然经营理念。突出近自然、全周期、多功能的经营理念,统筹实施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措施,加快打造淳杨线、千汾线等沿湖沿路美丽廊道,以及中心湖区环岛景观林地。三要严把工程建设质量。要加强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分项验收制度,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不合规苗木上山等行为,确保造林成活率第一年不低于90%、三年保存率达到85%以上。
2.实施产业工程打造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做活一产促动做强二产、带动做优三产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一是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因地制宜开展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复合型经营,规划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0万亩。制定淳安林下经济种植标准和规程,开展林下种植基地标准化建设,创新林下种植基地管理经营模式,打造林下经济产品品牌。二是推动二三产建设。通过整合碎片化资源,建设一批栽培技术先进、配套设施完善、高标准示范性林业现代产业园区。根据项目规划布局,并依托淳安千岛湖生态和旅游两大品牌优势,谋划好二三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建设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示范性产业项目,重点补齐林产品精深加工短板。三是开发林业碳汇。通过山林流转,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管,结合国家储备林培育周期长、固碳能力强等特点,在项目建设中,按照碳汇开发的要求进行科学经营,稳步有序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对符合碳汇林建设标准的国家储备林开展碳汇计量认证,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探索建立碳汇开发交易的闭环机制。四是加强项目谋划建设。针对林业一产生产周期长、二三产投资大、劳动力成本高,社会资本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用好开发性金融贷款,加强标准种植、标准厂房、产业配套等基础性项目谋划建设,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参与。
3.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和融资方式。建设模式方面,一产以林业产业主要布局为基础开展建设,二产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打造一乡一品项目,三产根植千岛湖旅游产业链的林旅融合模式开展建设。运营模式方面,以企业自主经营模式为主,“企业+林业合作社+林农”模式为辅,营造林工程、林下经济等产业项目采用公司+村集体、公司+大户、公司+村集体+农户等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各方按约定的机制进行利益分成,通过国储林项目建设,林农将分散的山林经营权统一收储,获得流转“租金”,为国储林项目建设提供劳动力又可获得“薪金”,用山林资源入股还可获得分红“股金”。融资方式方面,采取担保和增信的方式,运用林权抵押+未来收益权质押+项目循环抵押等方式进行组合担保,确保贷款的获得,同时争取各级林业补助政策资金对项目倾斜,在加强政府增信的同时又增加资金来源;探索多元化市场融资,通过引入多样化融资工具,创新国家储备林建设融资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探索引入碳汇质押贷款新模式。
(五)数字赋能,构建林业碳汇核算体系。
1.健全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一是开展森林碳汇监测评价。探索建立森林植被碳汇计量体系标准,成立森林碳汇监测开发服务中心,与中国林科院、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具备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资质的碳汇监测核证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等碳汇本底调查,为碳汇能力提升、碳汇交易打好基础。加强遥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监测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碳排放观测评估技术体系,开展碳源/碳汇立体监测评估,逐步实现碳汇精准监测。二是开展“数智控碳”监测评价。加强碳排放、碳减排、碳汇等过程数据的采集分析,为量化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提供数据支撑。拓展监测广度,加强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环境空气温室气体浓度等在线监测,提升碳排放基础及过程数据的监测监管效率,实现碳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提升分析准度,开发能源数据导入接口,开展用能总量、趋势等多维分析,为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服务提供支撑。提高研究深度,依托“双碳”大数据,鼓励浙江大学、丽水学院、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等研究机构加强双碳综合评价指数研究,补齐区域碳评指标缺失短板。
2.健全碳汇核算体系。按照国家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有关要求,落实碳排放统计工作。建立碳汇领域省级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机制,推动高校参与或组建碳汇相关重点实验室、中心和智库建设,加强生态系统碳汇核算体系的理论、方法、政策和应用研究。与省内外的林业碳汇领域研究高校开展合作,全面系统研究 VCS、CCER 等方法学的国际国内差异,基于“接轨国际、服务国内市场需求”原则,加快推进校地合作共同研究森林、湿地等类别的碳汇方法学,为形成全省的碳汇计量方法学体系提供地方支撑。优化碳汇核算模型,开展林业碳汇减排增汇标准编制,完善碳汇计量监测核算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县森林、湿地、土壤等碳汇本底调查、储量评估和潜力评价,总结评估林业增汇工作发展成效。提高林业碳汇项目认定的灵活性,放宽对林种、林龄、林地类型、经营主体等要求,着力开发现有森林资源形成的碳汇增量,在产权明晰下允许申请开发省内认可的碳汇林项目。
3.建设林业碳汇智慧平台。一是建设林业碳汇数字平台。架构林业碳汇数据库逻辑框架与数字化(智慧)管理基本骨架,探索建立全县林业碳汇基础数据库,为国内林业碳汇核算提供方法、原理与数据支撑和参考。加强淳安县林业碳汇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动数字技术参与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与评估,加大数字技术与碳汇应用拓展,完善碳汇制度和机制体系建设,开展林业碳汇数字平台试点建设。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合作,推动碳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政策项目和重大示范工程落地,打造林业碳汇科技人才聚集地,有效凝聚创新要素和资源,形成辐射效应,吸引国企、央企参与协同创新,共建林业碳汇数字平台。二是打造淳安智慧“森林大脑”。加快推进全县林业数字化改革,融合国土“三调”成果,归集自然保护地、湿地、野生动植物等多图层数据,推动森林资源“一张图”迭代升级。整合集成林长制智慧平台及林长呼叫中心,推行山场林长APP巡山护林实时轨迹监控系统,加快打造国储林、林业碳汇、森林安防等应用场景,建设融“数字调查、数字规划、数字服务、数字监管”于一体的林业智能治理场景,打造淳安“森林大脑”。加大与国家林草局华东院、省林科院、省林业资源检测中心合作力度,攻关产品优化、产业提质、灾害防控等关键领域技术。稳步推进林业机械装备推广应用,提高全县林业机械化程度,逐步实现林业生产现代化。
4.加强全域“数智控碳”。一是构建“数智控碳”全域平台。对接浙江省双碳智治平台,建设集能源大数据监测平台、全周期碳管理平台、多元场景应用平台于一体的县域“数智控碳”平台系统,围绕平台系统,构建全县域“数智控碳”生态体系,利用数字技术汇集、整理涉“碳”信息,通过场景化提升控碳精度和效率。选取全县数据较成熟的1–2个领域,完善在线监测,建立账户、高碳项目库、高碳预警,研发碳排放核算方法,开展碳效评价、碳信贷、碳普惠等。完善绿色低碳体制机制建设,区域碳数据测算、评估、评价、普惠。二是丰富“数智控碳”应用场景。推动企业、园区等场景下的“双碳”数字样板间建设,催化更多应用落地,构建“数字控碳”应用生态圈。数字化驱动绿色场景创新,发掘需求侧自下而上、自主自发的减排潜力,进而形成顶层设计和底层举措的协同增效,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碳排放行业深度融合,跟踪评估生产、交通和生活等多场景下的碳排放情况。重点探索绿色能源场景,探索建设淳安新能源“虚拟电厂”,通过先进信息通信和监测控制技术,实现全县电网 100%可再生能源零碳供电。
(六)绿色导向,推动农业领域固碳减排。
1.降低农机能源碳排放。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四两拨千斤”作用,扩大绿色农业发展所需的新型农机装备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大低碳环保、绿色节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力度,推广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以热泵、生物质颗粒为热源的粮食烘干设备。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老、旧、高耗能机具的报废,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力推广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等低碳农业模式,合理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逐步减少设施农业对化石燃料需求,实现大棚、冷库等设施农业能源自发自用,加快实现设施农业用能零排放。
2.加强种植业减排降碳。推广节水抗旱稻种植,选育推广高产、优质、低碳水稻品种,优化稻田水分灌溉管理,施用减排肥料,推广有机肥腐熟还田等技术,采用旱耕湿整、控水栽培等方式,在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上,降低稻田甲烷排放。严格落实化肥农药实名购买制度,加强农资源头管控,以农资供销体系为主渠道,重点推动养分利用率更高的配方肥替代平衡肥,替代范围由主要农作物向特色产业和经济作物拓展。
3.推进渔业增汇减排。发展水产低碳养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大水面增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结合辖区内捕捞水域水文条件和渔船现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以新材料、绿色动力为重点,有序推进“高排放、高污染、低效能”渔船的改造提升,扩大“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渔船的占有率。提高渔船数字化水平,推动渔船节能降碳、绿色环保、迭代升级。
4.降低畜牧业碳排放。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养殖场,推动畜禽养殖进一步朝着高标准、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模式转型升级。改造提升大型规模养殖场配套设施,推广粪污密闭处理、气体收集利用或处理等技术。提高农牧对接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合理配套消纳田块,加强沼液配送链条、田间贮存设施建设,减少畜禽粪污管理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5.提升农业碳汇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炭基肥、二氧化碳肥料、缓控释肥以及种植绿肥等措施提升地力。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推进农作物秸秆收储利用能力建设。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光伏农业相结合,实现土壤改良、生态修复,促进土壤有机质固碳能力,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力,加强技术储备与集成推广,充分发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光伏发电在固碳减排方面的重大作用。
(七)多方统筹,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1.打造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一是着力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能力。积极融入杭州市域天然气“一盘棋、一张网、一体化”,推进建德–淳安高压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提高全县用气保障,扩大天然气在工业企业废气治理、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完善支持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储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进光伏、浅层地温能等现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千岛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启动建设,探索千岛湖船舶氢能源使用。加快燕山变、进贤变等能源项目建设,推进电网补强。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绿电交易。二是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开展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创建工程以及重点用能非工业领域“节约型单位”创建工作。加大先进高效装备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更新全县小水电站高耗能落后变压器。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推行能效与能源配置挂钩制度,完善有序用电、差别化电价、用能预算化管理等能源管理政策。
2.构建低碳高效工业体系。一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动态更新产业导向目录,严控化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耗能行业项目准入。逐步实施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将碳排放强度纳入“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指标体系,完善高碳低效产业退出机制。推进传统产业整合提升,逐步将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能耗总量占比降低,为高端装备制造、水饮料、大健康等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二是推进产业平台低碳转型。进一步优化全县产业平台布局,强化低碳理念在产业平台规划建设中的导向作用。鼓励各产业平台优化调整产业发展导向,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产业平台积极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低碳园区创建等工作。
3.推进城乡绿色低碳转型。一是推广绿色建材及低碳技术应用。稳妥推进绿色建材循环利用,支持企业建设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技术中心,研发推广利废、节能效果显著的建材产品。按照杭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推荐目录,推广应用“光储直柔”建筑一体化技术,提高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二是提升绿色建造水平。提升项目绿色设计水平,严格落实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建筑节能低碳管理办法,探索将碳排放水平纳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动政府投资项目高星级绿色低碳建筑率先示范,大力推广超低能耗、零(近零)能耗建筑。推动绿色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结合实际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装修。建立建筑能效及碳排放全过程监管机制,完善项目运维循环利用。三是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设施与建筑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实现设施与建筑和环境的有机协调。鼓励采用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等多种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适合淳安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在新建建筑领域的应用比例,推进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改造进程。
4.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一是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装备。逐步实现全县域公交、出租等车辆新能源化全覆盖,提升社会车辆、城市配送车辆、工程车辆新能源化比例,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加快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船舶应用。推进老旧柴油货车及运输船舶更新淘汰。二是加快建设低碳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车站、码头、综合供能服务站等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充电桩和公共领域充换电站布局,有序开展加氢站、自用充电桩建设,到2025年,全县建成700个充电桩。实施绿色交通走廊建设行动,推进美丽公路、美丽绿道建设。三是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打造绿色低碳居民出行系统,构建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共享交通为特色的绿色出行体系,健全ETC出行服务体系,完善ETC服务网络。打造绿色低碳旅游运输结构,打造公共交通、旅游专线、水上游线、滨湖慢行、山地游憩等为特色的低碳旅游运输模式。打造绿色低碳货运物流体系,优化货运通道和物流节点选址,推动物流乡村建设,发展高效客货运联程联运体系。
5.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一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建设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节约型机关等,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塑料污染治理,积极倡导节水节电节材。逐步建立居民碳账户、碳积分制度,创新碳普惠机制,引导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将绿色低碳主题作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二是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推广绿色产品认证,探索建立绿色产品销售、采购激励措施和碳标签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居民购买使用绿色低碳产品。实施大型赛事、活动、会议碳中和行动。三是深入推进碳普惠行动。创新全域“零碳”旅游、亚运碳汇林等模式,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绿色低碳行为。
四、重点项目
为统筹推进淳安县低碳试点县建设七大重点任务,根据目标任务,结合发展实际,明确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71.48亿元,试点建设期内计划投资40.86亿元。
表4–1 淳安县低碳试点县建设重点项目汇总表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个数 | 总投资(亿元) | 试点建设期投资(亿元) |
1 | 林 业 | 6 | 35.61 | 13.59 |
2 | 能 源 | 2 | 5.35 | 5.35 |
3 | 工 业 | 2 | 14.99 | 14.00 |
4 | 建 筑 | 1 | 1.90 | 1.90 |
5 | 交 通 | 1 | 11.02 | 3.41 |
6 | 农 业 | 1 | 0.94 | 0.94 |
7 | 居民生活 | 1 | 1.20 | 1.20 |
8 | 科技创新 | 1 | 0.47 | 0.47 |
合 计 | 15 | 71.48 | 40.86 |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淳安县低碳示范县创建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各项工作,建立健全低碳县管理体制。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定期组织召开会议讨论确定低碳县发展重大事项,对各地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考核对象的低碳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部门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及干部考核体系,作为各部门达标评价、业绩考核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部门、乡镇沟通协作,共同推进低碳县创建有关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制定低碳试点建设和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出台低碳发展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强对低碳发展工作监督管理,继续完善对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机制,实施目标年度、中期、期末监测评估和考核。建立目标清单化管理和监测评估体系,对重点项目实施定期监督、检查和考核,以便及时掌握各项重点工作实施进展,切实保障试点县建设工作推进。
(三)完善要素保障。加大财政与资金投入,研究设立低碳发展专项基金,加强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低碳示范和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补助等,并同步带动上下游的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同步推进低碳转型,探索构建产业绿色发展路径。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外资投入低碳发展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让金融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可持续低碳发展市场化、产业化推进机制。
(四)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创主体培育。鼓励企业加强与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为代表的相关专业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低碳节能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快有关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水平。强化科创人才引育。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挖掘和培养淳安本土生态碳汇领域专业人才,深化“两山”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建设。加快造就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有效提高淳安县低碳发展的软实力。健全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的区域协同和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深化“精+专+缺”人才引育工程。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支持人才继续教育与培训。加快构建科技推广体系。切实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林业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技术推广服务,带动产业发展。加强数字林业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林业增汇建设的一体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提升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主抓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强化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域专业素养,引进外地人才充实专业队伍,加强对从事绿色低碳建设的专职人员技术培训,支持中青年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团队开展绿色低碳创新性研究,逐步形成以低碳发展领军型人才为核心的优势创新队伍。定期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和业务人员参加培训,提升在“6+1”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工作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领导干部任期低碳建设问责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与低碳工作成果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度。通过强化督查和考核,促进形成分级负责、逐级推进、上下共同努力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