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碳达峰碳中和-正文

关于印发河北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北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北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北政发〔2022〕11号

各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

现将《河北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河北区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河北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稳妥有序推进河北区碳达峰行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举全区之力打造大意风区龙头增长极,有效带动经济发展带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品质实力之城、创新活力之城、文化魅力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平安幸福之城建设。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次、全过程,按照“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总方针,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二)工作原则

坚持系统思维、变革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用碳达峰、碳中和引领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生活方式转型。

——坚持绿色发展。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五个之城”发展目标,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坚持节约优先。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发挥政策协同作用,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坚持两手发力。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制度创新作用,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坚持先立后破。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稳存量、拓增量,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稳增长、调结构,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降碳,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

——坚持协同开放。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共同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更加优化,“一极三带多节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全面落实国家及我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发展质效显著提高,创新创业氛围浓郁,力争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7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0家,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分别达到110家和5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我市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我市下达目标,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立足河北区产业基础及特色优势,坚持突出发展,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打造智能科技、商务商贸、科技金融、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筑牢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1.强化智能科技产业引领。踏准新一轮科技革命节点,瞄准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加快发展“智能+”类产业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的缺失环节或短板,加快串链补链强链,积极促进工业制造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2.5产业,加快通广智能科技园、中车科技创新城建设,打造有灵魂、有生态的科技产业园区。大力引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科技类企业,推进智能交通、智能安防体系建设,支持人工智能及衍生的各类“智能+”产业发展。围绕全市信创产业布局,鼓励发展信创产业。开发开放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大力推进钉钉数智园区、国网电商科技“两基地一中心”等一批智能科技类项目建设。实施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和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推动重点企业升级,持续开展“专精特新”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细分产品市场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7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0家,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入库分别达到110家和5家。(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合作交流办、区数字经济办、区金融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发展商务商贸。依托高端商务楼宇和洋楼资源,重点引进各类企业总部、区域总部、职能总部或分支机构,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高层次的专业服务业;充分开发远洋大厦资源,建设远洋航运中心,发展航运服务业。延展地铁沿线商贸服务覆盖纵深,加快区域商业综合体、实体零售、社区商业等商业载体建设。积极融入海河国际商业中心建设布局,高标准建设意风区商圈、大悲院商圈,推动首创大河宸章、和融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时尚品牌、高端酒店、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企业入驻,发展高端体验式消费,打造区域消费升级新地标。启动特色、活力、魅力街区打造,以意风区、致安里为起步区,分批推进天津美院、造币厂等片区提升,逐步实现多个特色街区错位联动格局。积极拓展“互联网+”模式,加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打造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规范化、标准化、个性化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15分钟便民消费圈”。(区商务局、区合作交流办、区数字经济办、意风区管委会、大悲院管委会、光复道街道办事处、鸿顺里街道办事处、望海楼街道办事处、区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天津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引进和培育各类法人金融机构,不断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以推进科技赋能金融发展为契机,以数智金融法庭项目为抓手,加快成立调解委员会并为招商目标企业预留会员名额,吸引资产管理类企业落户发展,打造科技金融新亮点。建设海河金融街区,以特色风貌为载体,以信息化服务为桥梁,以国网英大天津金融中心、国家电网电e金服天津中心为纽带,推动国网英大金融板块企业不断集聚,促进电e金服和津心融深化合作,不断丰富金融供给、打造金融服务品牌。(区金融局)

4.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统筹区域文化资源,鼓励文化创意、文艺表演、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大文创”产业发展。文化创意方面,构建“景区—园区—街区—社区”联动的新型文创载体,打造以展示历史文化魅力、聚集消费为目标的旅游景区、以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为重点的创意园区、文化创意产品展示消费为主的创意街区和体验式文化创意社区,打造全市文化创意数字产业高地;提升天津美院、工艺美院、美术中学品牌价值,建设天津美院新校区,打造文创人才集聚地;鼓励发展创意设计、文化影视、咨询策划、数字视听、艺术展示及衍生品等行业,继续办好天津国际设计周,开发全场景应用,集聚产业要素和企业。文艺表演方面,建设区文化馆新馆、曹禺文化中心,恢复民主剧场、曹禺剧场演出功能,举办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展览展示、艺术演出活动等,丰富文化供给,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建立红色旅游、名人故居旅游、特色风貌旅游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举办美丽河北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市级全域旅游示范街创建,深入挖掘文化名人背后的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深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设计,促进旅游消费与文化体验相结合,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河北”的文旅品牌。(区文化和旅游局、区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1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1.打造大意风区龙头增长极。
统筹实施意风区提升改造项目,围绕交通路网、地面立面、绿化亮化、标识指引、设施设备等要素,加强街区环境改造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周边路网和交通设施,建设符合业态定位和人流需求的智慧停车场,打造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和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推进天津碳达峰碳中和运营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打造茂业大厦、旺海国际、意大利兵营等特色载体,促进高端服务业企业集聚。(区产发集团、意风区管委会、区合作交流办、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金融局、区数字经济办、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打造中试服务平台。
重点打造通广智能科技园,分期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智能科技园设施提升项目,逐步提升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突出全产业链的培育与孵化,引入中关村(智造)中试服务平台,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京津冀产业链企业搭建生态体系集聚配套企业和要素资源。(区科技局、区城发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3.培育人工智能产业。
推进华为天津区域总部项目,建设包括研究生产和技术推广等产业用房及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发挥华为在软件开发、云计算等领域产业和技术优势,积极吸引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企业人才,实现华为生态合作企业聚集发展。推进河北区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落地后可为京津冀地区提供300P算力支持,组建成立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联盟,助力产业聚集。谋划推动河北区智慧停车、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打造河北区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区合作交流办、区数字经济办、区城发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坚持节约优先,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提升,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1.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推动节能管理源头化,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开展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推进节能管理精细化,科学有序实行用能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能源要素,加强对符合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能效环保指标先进项目的用能保障。强化节能管理智能化,推进高耗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深化节能管理标准化,严格落实能源计量体系及能源统计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落实重点用能单位体系建设效果评价,鼓励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严格落实天津市对于节能监察工作相关要求,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严肃查处违法用能行为,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区发展改革委、区政务服务办、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统计局、区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组织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程,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按照国家及我市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组织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支持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推广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能源系统。组织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推动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大力推广已取得突破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支持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按照上级部门工作要求,组织开展节能诊断服务。针对重点企业的主要工序、重点用能系统等查找用能薄弱环节,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区发展改革委、区合作交流办、区数字经济办、区住房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区商务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科技局、河北交警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组织重点企业梳理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建立重点用能设备台账,严格执行能效标准,落实落后低效重点用能设备淘汰路线图。落实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强化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2025年,区属重点用能单位全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优化用能结构,鼓励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方式,倡导使用可再生能源,鼓励数据中心就地消纳可再生能源,推行用能指标市场化交易,提高绿电使用比例。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绿色设计,严格执行通信、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标准。推动既有设施绿色升级改造,鼓励采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等先进节能技术。到2025年,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普遍不超过1.5。(区发展改革委、区委网信办、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低碳城区建设行动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构建新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健全回收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1.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健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布局生态空间、城镇空间,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控生态空间占用,推进“三线一单”编制成果的落地和应用,将“三线一单”作为加强生态保护、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强污染源头监管。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清单,落实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制度。严格用地准入,加强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推进实现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空间信息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实施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工程。保障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市规划资源局河北分局、区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城市建设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职住平衡,提高城市活力。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增强城市气候韧性,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绿色建材规模应用与循环利用。引导和鼓励新建项目提高绿色建筑等级,加大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绿色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低碳高水平建筑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钢结构住宅,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到2025年,全区国有建设用地新建民用建筑具备条件的,实施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100%。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深入推进清洁取暖,鼓励在政府、医院、商业综合体、学校等公共建筑推广电供暖。聚焦商场、写字楼等商业建筑,利用夜间富余供电容量,推广电蓄热(冷)技术。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完成市级部门下达的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及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任务目标。(区住房建设委、市规划资源局河北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商务局、区合作交流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按照我市要求加强适用于天津本土气候、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低碳技术推广。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面向政府、医院等公共机构,通过电、冷、热等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建筑电气化节能改造和智能控制,实现能源管理一体化控制。加快推进居住建筑、老旧小区改造,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针对公共建筑在运行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节能诊断及绿色建筑后评估并开展建筑节能调适工作,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绿色运行管理方法。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坚持“留改拆”并举,防止大拆大建。逐步推行能效标识及能耗限额制度,不断提升公共建筑运行节能水平及管理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供热旧管网改造工程实施,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收费,试点应用电辅热等新技术新模式提升供热管网末端温度。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区住房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筑牢绿色交通基础。加快运输服务领域新能源的推广应用,鼓励环卫等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优先选用新能源车型。优化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改善行人过街条件,按照我市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共享单车停泊位,加强共享单车投放及秩序治理。推进智慧赋能低碳出行,按要求推广出行服务支持体系,拓展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等电子化收费方式在停车场(楼)应用。加大绿色出行宣传,积极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有序推进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城市更新同步规划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探索在老旧小区开展“统建统营”建设公共充电桩。持续开展非免检柴油车注册登记前排放检验。加强路检路查,按照“环保取证、公安处罚”模式开展柴油车排放检测。加强入户检查,更新完善我区机动车用车大户清单,加强对辖区内物流园、大型超市、商场等重点区域的管控,实现机动车重点用车单位入户监管检查全覆盖。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严格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制度,持续推动在用非道路机械编码登记动态清零。重污染天气期间禁止使用国Ⅱ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鼓励使用新能源机械,基本消除冒黑烟工程机械。(河北交警支队、区住房建设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委、区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全面推行林长制,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邻里绿道等多层级绿道系统,打造串联区内主要公园广场的特色城区绿道体系。加强城市支路和社区路等生活性道路的林荫廊道建设,打造街头街心小片绿地,形成完善的绿地网络结构。提高园林绿化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城市绿色品质,力争新建提升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力争分别达到40%、28%。按照我市要求,参照《天津市城市绿地碳汇设计导则(试行)》实施新建或改造,推动河北区儿童公园(名称可能有调整)建设。(市规划资源局河北分局、区城市管理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6.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加快建立覆盖全域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整治过度包装,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建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推动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利用。加强资源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区商务局、区城市管理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建设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7.拓宽大宗固废资源化途径。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大宗固废贮存及处置管理,统筹推进大宗固废增量消纳和存量治理。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推动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废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推动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及分质利用,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应用。推广废弃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区城市管理委、区住房建设委、区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推进产业园区低碳循环发展。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持续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优化园区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循环链接,推动节能降碳,加强污染集中治理。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鼓励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区合作交流办、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区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2 推进低碳城区建设
1.“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河北区划定3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两大类。优先保护单元(区)共2个,其中陆域优先保护单元1个,名称为北宁公园,位于河北区中山北路1号,为一般生态空间-保护地;近岸海域优先保护区1个,名称为海河河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位于河北区海河东路旁,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岸线。重点管控单元(区)共1个,为陆域环境重点管控单元-大气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单元,区域为河北区全部辖区。(区生态环境局)
2.老旧房屋改造提升。
针对辖区建成区范围内非成套住房以及危险房屋,在保护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的前提下,进行成套化改造,完善功能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老旧房屋改造按照保护、改建、重建三种方式进行改造升级。“十四五”期间,力争基本完成保护类老旧房屋改造提升,全面启动改建类、重建类老旧房屋改造提升。(区住房建设委)
3.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针对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和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实施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内容包括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十四五”期末,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区住房建设委)
4.城市更新。
针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塑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等综合整治、拆除重建或两者兼顾的规划建设活动。“十四五”期间,因地制宜制定城市更新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区住房建设委)
5.持续开展示范街道创建。
健全垃圾分类制度,推动示范街道创建,示范街道要达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系统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 100%、分类投放准确率达 80%以上。到2022年底,全区示范街道比例达到 30%;到2023年底,全区示范街道比例达到60%;到2024 年底,全区各街道均达到示范街道标准;到2025年底,生活垃圾分类成效进一步巩固。(区城市管理委、区住房和建设委、区民政局、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强化厨余垃圾分类管理。
督促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等厨余垃圾产生单位严格落实分类要求,做好厨余垃圾的分类存放、交投工作,到 2025 年底,完成厨余垃圾收运协议签订全覆盖。区城市管理部门做好专业运输车辆的配备,满足厨余垃圾单独运输的需求,做到“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区城市管理委、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
7.持续做好投放站点提升改造。
坚持“撤桶并点建箱房、定时定点看投放”的工作方向,持续开展撤桶并点工作, 到 2022 年底,完成提升改造投放站点 300 处,提升比例达到50%以上;到 2025年,标杆小区撤桶率达100%,示范小区撤桶率达50%。(区城市管理委、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收集运输体系的衔接机制,对可回收物的来源、去向、数量等基础信息实行台账管理,建立完善数据信息统计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到2022年底,街道至少设立1个与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相衔接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比例超过50%;到2023年底,实现与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相衔接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全覆盖;到2025年底,“两网融合”成效进一步巩固。(区商务局、区城市管理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能源绿色转型行动

坚持安全降碳,以能源绿色发展为关键,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基础上,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1.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持续做好控煤工作,按照我市下达的控煤任务目标,紧盯全口径煤炭消费情况,强化新增异地用煤企业管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禁止新建燃煤锅炉,严控新上耗煤项目。加强监管,继续开展家用散煤、商业散煤的排查和治理,巩固清洁取暖治理成效。严格落实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控要求,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使用高污染燃料项目,擅自使用高污染燃料设施的,严格依法处罚。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鼓励用能单位提高对天然气的利用水平。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冷热电多联供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加强天然气管线维护,结合用户需求、地块开发、道路建设,持续完善区域内燃气管网布局,积极推进燃气旧管网改造,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大力发展新能源。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加快开发太阳能,充分利用区内闲置建筑屋顶等有效资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鼓励商务楼宇建设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分布式光伏装置。因地制宜开发地热能,积极推进地热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支持数据中心等规模以上企业参加绿电交易,鼓励产业园区等利用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提高全区绿色电力消费规模。(区政务服务办、十个街道办事处、区发展改革委、区教育局、区住房建设委、区卫生健康委、区体育局、市规划资源局河北分局、区合作交流办、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3.持续开展区域能源电力保供。推进终端用能领域电能替代,推广新能源车船、热泵等新兴用能方式,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终端用能设备的电气化率。积极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配电网“网格化”规划,鼓励试点“雪花网”配电网网架结构提升。建设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推动企业电力负荷分轮次接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号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发挥带头作用,树立节约用电意识,做好科学用电管理,带动全社会节约用电。支持商业楼宇、超市、文旅景观等公共场所合理用电,推广使用节能型电器,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科技支撑碳达峰行动

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落实“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强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落实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借助“揭榜挂帅”等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推广生态环保技术成果,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的创新平台。鼓励楼宇园区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力争到2025年,具备较强孵化能力的孵化载体达到8家。通过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聚集,优化配置科研力量,建设科技资源共享的开放平台。落实科技奖励机制。(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鼓励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我区实施。聚焦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强化科技支撑重点研发布局。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单位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支持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利用国家及天津市科技项目,攻克低成本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进碳减排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鼓励二氧化碳规模化利用,支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区住房建设委、区生态环境局、市规划资源局河北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坚持宣传引导,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干部培训,把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进中小学科普活动。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按照我市要求,推进碳普惠相关工作开展。(区委宣传部、区生态环境局、区教育局、区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到2025年,力争区域内所有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学校、社区达到创建要求,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绿色商场、绿色家庭创建按照我市要求稳步推进。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加强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营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氛围,引导社会减排降碳。大力推广电气化技术,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鼓励各家电厂商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提高居民家用电器节电水平。(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区住房建设委、区教育局、区妇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河北交警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强化环境责任意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提升绿色创新水平。重点领域国有企业要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用能单位要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一企一策”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节能降碳。纳入碳市场管控的重点排放单位,应按照国家要求公开相关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引导区内上市、挂牌企业按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区国资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区金融局、区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强化领导干部培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区委党校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分阶段、多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培训,普及科学知识,宣讲政策要点,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从事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尽快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切实增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试点建设推动碳达峰行动

推动试点建设,率先推进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达峰试点建设、做好“无废城市”建设,带动更多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1.持续开展绿色公共机构建设。鼓励在机关、学校等场所设置回收交投点,加强废弃电器电子类资产、废旧家具类资产等循环利用。抓好公共机构食堂用餐节约,常态化开展“光盘行动”等反食品浪费活动,提高食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统筹运用能源在线监测平台、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手段,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推动公共机构争当能效、水效领跑者,推进全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积极推动碳达峰试点建设。积极推动区域内商务区、园区,以及企业、社区等开展低碳(近零碳排放)试点建设。加强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合作,落实《河北区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推动河北能源电力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选择若干典型场景分别建设典型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生态环境局、区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全区“无废城市”建设,制定河北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健全组织推进、科技支撑、督查考核体系,以“无废细胞”为创建始点,以试点任务为创建突破口,分类分批推动创建,到2025年,河北区基本建成“无废城市”。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城市管理委、区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3 推进试点建设 积极培育“无废细胞”。研究制定“无废细胞”创建标准和评估指标,结合“光盘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等,有序推进无废展馆、无废机关、无废社区、无废学校、无废商场、无废餐馆、无废酒店、无废景区、无废医院、无废企业、无废街道等“无废细胞”建设,定期组织开展评估工作,验收通过后授予“无废细胞”称号,2025年底前培育完成100个“无废细胞”单位的建设,培育“无废理念”。(区生态环境局、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区教育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住房建设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意风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政策保障

(一)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

严格执行市统计局制定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加强建筑、工业、服务业等行业领域能耗统计监测预警。鼓励我区行业企业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研究。(区统计局牵头负责)

(二)落实财税价格政策

要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加大绿色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力度。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合同能源管理等税收优惠。落实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及我市居民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及供热计量价格政策。落实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差别价格、阶梯价格政策,引导节约和合理使用水、电、气等资源和能源。按要求探索建立绿色项目库,落实企业绿色评级、投资项目评级指南或办法,组织金融机构与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精准对接。(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委、区商务局、区金融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金融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项目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持续深化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贷款两项创新工具,加大对绿色低碳和能源高效利用领域的信贷资金供给。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等,推动气候友好型企业上市融资。鼓励融资担保等企业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业务,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辖区内金融机构设立绿色专营机构,推动辖区内金融机构加强环境信息披露能力建设。(区金融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合作交流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规模

强化高质量招商引资生命线作用,围绕区内重点龙头企业,瞄准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敲门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深化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立足新业态、新模式、新基建、新消费等领域,积极开展新动能引育招商。对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学习吸收先进理念,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深化整合、运用各方资源力量,用足用好激励政策,及时足额兑现政策,提升中介、平台招商积极性。密切与周边城区联动发展,利用中心城区之间的竞合关系,探索构建跨区域完整产业链,推动借力发展、错位发展、一体发展。(区合作交流办、区数字经济办、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金融局、意风区管委会、区国资公司、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城投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落实市场化机制

积极对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按照国家及我市部署要求,将符合条件的重点排放单位全部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其做好碳排放报告和履约工作。鼓励重点排放单位按规定购买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完成碳排放配额的清缴。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对碳达峰相关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责任,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市级对口部门的沟通衔接,强化与市级重点行业、领域实施方案和保障方案对标对表,将“双碳”工作细化分解为年度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加强目标任务统筹衔接、分步实施,确保各领域任务目标如期完成。(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严格监督考核

按照我市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要求,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按照市对我区考核结果,对碳达峰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部门依规依法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碳达峰目标任务年度评估,并将有关工作进展和重大问题及时向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纪委办

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9日印发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