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碳达峰碳中和-正文

关于印发《洪雅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洪雅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洪雅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洪府发〔2024〕5号

各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单位):

现将《洪雅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洪雅县人民政府

2024年6月3日

洪雅县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根据《眉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融成入圈、一县一区”战略引领,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前进方向,鲜明“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四域赋能”发展路径,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聚集效率引领、科技支撑、机制创新,着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绿色低碳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为全省全市实现碳达峰作出洪雅贡献。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到 2025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9.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60%,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森林蓄积量达到 1800万立方米,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面拓宽,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明显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 2030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市定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66%左右,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全县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二、重点任务

(一)厚植生态本底优势,实施生态价值多元转化行动

1.    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快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稳定森林、湿地、土壤等固碳作用,夯实生态碳汇基础。积极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槽渔滩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形成生物多样、复层结构、持续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切实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和有害生物防治。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县林业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局、眉山熊猫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项任务均需各镇贯彻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2.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改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整体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科学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积极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增加森林蓄积,推动林业经营性碳汇增汇。探索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全力推进全省林草碳汇项目试点工作。持续巩固城市碳汇能力,因地制宜新增和改造城区绿地,合理布局规划绿道和生态廊道。加快推进青衣江流域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打造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县林业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结合国土“三调”及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形成森林碳储量、碳密度数据库和空间分布“一张图”。建立生态系统碳汇核算监测体系,先行在洪雅林场开展碳储量分析和碳汇潜力评估探索,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碳汇价值评估,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建立全县生态产品数据库及目录清单,推动 CCER 机制下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建立洪雅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建立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广碳普惠制及生态产品在绿色金融、循环经济、低碳发展、节能降碳等领域的应用。(县林业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统计局、眉山熊猫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    推进农业领域减排固碳增汇。大力推进低碳农业模式,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组织开展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联合攻关,研发和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全域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促进耕地碳源碳汇调控,增强农田固碳能力。(县农业农村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实施产业降碳强链提质行动

1.    稳妥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降碳三年攻坚,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鼓励重点行业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持续推动工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大力支持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建立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储备库。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工业“标准地”改革,大力处置低效闲置用地。(县经科局、县发改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洪雅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    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工业三年攻坚行动,全力推进全县绿色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巩固基础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高端装备、高端能源装备,加快布局无人机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生产+服务”推进服务业同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智慧园区建设,推进 “上云用数赋智”。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多措并举降低物流成本。(县经科局、县发改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洪雅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大力提升康养文旅融合能级。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全力打造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融合东坡文化、田锡文旅资源,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兴业,推进“6+N”文旅品牌创建,建好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加快建设瓦屋山、明月川等文旅项目,大力开发低空旅游经济项目,加快开发森林康养、冰雪嘉年华等文旅深度融合业态。全力融入“天府旅游名县”和“大熊猫”“大峨眉”“大竹海”等文旅发展联盟,推出若干精品旅游线路。(县文广旅局、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教体局、县市场监管局、眉山熊猫分局、柳江古镇景区、七里坪度假区、瓦屋山景区、槽渔滩景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大力发展生态增汇型农业体系。以打造青衣江流域粮食生产示范带为重点,加快构建“一园一核三片”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积极构建“2+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响“洪雅大米”“洪雅藤椒”“洪雅竹笋”“雅连”等产品招牌。全面推广“以粮为主、粮经统筹”新农艺,集成绿色有机生产技术,加强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建设“绿色粮仓”。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业生态价值,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发展电商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释放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商务和康养产业局、县文广旅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    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规划布局,纵深推进光伏、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的推广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型能源利用。加快实施多能互补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分布式光伏与建筑、交通、农业产业和设施协同发展,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等多种形式综合利用,积极构建氢能“制、储、运、加”全流程产业链。(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    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交通、工业领域为重点,推进减煤、控油、增电、稳气,发展新能源,合理调控化石能源消费,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保持石油消费增速在合理区间,积极引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加快实施一批电能替代工程,推进“煤改气”。(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交通运输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持续优化完善电网主网架,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实施城区和产业园区电网智能化改造,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加快建成现代化智慧配电网。谋划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加快推进瓦屋山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探索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响应市场机制。(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严控能源消费强度,实施节能增效绿色降碳行动

1.    全面提升节能降碳管理水平。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加强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强化责任落实和评价考核,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县发改局、县经科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统计局、洪雅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严格对标对表,推动开展重点行业能效对标,加强对传统高能耗产业节能诊断,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开展重点用能设备、工艺流程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能效“领跑者”。加快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强化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集约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数据中心等高耗能信息基础设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探索推进智慧城市建管营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提升通信、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推广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和智能感知等一系列绿色技术应用,提高现有设施能源利用效率。(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文广旅局、县商务和康养产业局、县交通和运输局、县行政审批局、县教体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城乡建设集约低碳行动

1.    推进城乡建管低碳转型。建立健全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加快构建“一屏两区、两核三轴”的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推动绿色低碳社区和住宅建设,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建设和改造。引导绿色低碳建造方式,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县住建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动绿色建筑高标准发展,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发展,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逐步实施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开展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绩效评估,推广近零能耗建筑标识。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和低碳化水平。(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机关事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稳步推进装配式农房建设。推广节能环保灶具、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改进农业农村用能方式,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经科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打造立体交通网络,实施交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    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绿色低碳化理念,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构建“公交+慢行”格局,加快城乡公共充(换)电网络布局,推进住宅小区和公共单位停车场配建慢速充电设施,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鼓励企业投资相关设施建设和运营。(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经科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绿色低碳。全面推进绿色清洁能源交通运输工具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交通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逐步实现公交、出租、公务、环卫等车辆新能源化替代,提升社会车辆、城市配送车辆、工程车辆新能源化比例。持续推进液化天然气、生物质燃料、氢燃料重型货运车辆的推广应用,推进物流枢纽和园区场内车辆装备电动化更新改造。加大对老旧船舶拆解淘汰,积极推广新型标准化船舶、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县交通运输局、县经科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机关事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构建低碳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实施“113”重点交通网络建设任务,加快构建绿色高效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全面融入成都 1 小时通勤圈。加快“四好农村路”、美丽乡村路建设,全面建成乡村振兴环线。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构建“公交+慢行+共享”出行体系。积极发展智慧交通,推进智慧赋能低碳出行,建立出行服务支持体系。加快城乡物流配送绿色发展,推广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方式。(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县商务和康养产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1.    推动园区绿色循环发展。加快推动经开区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建立以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为支撑的低碳化、循环化绿色园区,创成省级绿色园区、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推进洪雅县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四川现代牛种业园绿色种养循环,鼓励绿色农艺绿色农机结合,形成现代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体系。(洪雅经济开发区、县经科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加强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降低企业原材料消耗,推进水、气、热、渣综合利用,做好钙芒硝精深加工及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使用非塑制品、生物基产品和可降解材料购物袋,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动建筑垃圾、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动报废汽车和废旧家电等回收拆解、再制造,建立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等循环利用,逐步完善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到 2025 年,成功创建“无废城市”。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商务和康养产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完善生活垃圾统一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设施,基本实现乡镇及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实效。健全完善餐厨(厨余)垃圾收运系统,加快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完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加快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广可循环、易回收的包装物。(责任单位:县综合执法局、县住建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创新科技降碳方式,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行动

1.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制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技术攻关路线图,推广“政院校企”合作模式,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和成果高效转化。强化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主动引进国内外先进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洪雅转化和应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立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建立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健全支持创新政策体系,完善技术创新激励评价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激励机制。(县经科局、县林业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县经合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    营造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生态。探索绿色建筑、绿色型材、生态环保、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新兴技术融合发展场景。培育壮大节能、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服务企业,推动节能低碳技术咨询、设计、运营管理、在线监测等全过程服务。推动碳足迹和碳计量、认证、评价等体系建设。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县经科局、县发改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参与行动

1.    强化绿色低碳宣传教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针对政府、企业、各类机构相关人员的碳达峰碳中和知识普及。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能源环境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科普产品供给,制作文创产品和公益广告。深入开展低碳“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

庭”活动,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局、县机关事务中心、县文广旅局、县经科局、县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文明、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和生活理念,形成绿色消费风尚。鼓励公众绿色低碳出行,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鼓励绿色消费,着力推广低碳环保、高效节能产品,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及购买环保服务力度。推行绿色办公方式,规范快递业、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环保行为,推动生产经营者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鼓励和引导景区、餐饮、酒店、商超、网络购物及物流运输等打造绿色低碳消费场景。积极参与我省碳普惠制建设工作。鼓励居民生活领域自愿开展减排行动。(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局、县商务和康养产业局、县经科局、县文广旅局、县住建局、县机关事务中心、县交通运输局、县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国资国企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责任意识,积极探索碳达峰实现路径。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洪雅国有林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支持重点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低碳标杆引领计划,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对标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财政局、眉山市洪雅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绿色低碳试点建设行动

1.    探索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实施低碳试点,探索开展近零碳示范工程,探索开展多层级“零碳”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近零碳”社区创建行动,打造一批“零碳社区”。积极开展“零碳乡村”试点建设,建设一批农村绿色低碳村庄。鼓励县域内符合条件的景区打造“零碳景区”。推进洪雅经济开发区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打造低碳产业创新示范企业。(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文广旅局、县商务和康养产业局、洪雅经济开发区、县经合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开展绿色公共机构试点。鼓励有条件的文化场馆、体育场馆、图书馆开展低碳场馆改造,鼓励在机关、学校等场所设置回收交投点,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探索实践“公物仓”管理制度。推动林草碳汇产品进入公共机构节能领域,鼓励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购买林草碳汇,消除自身碳足迹。抓好公共机构食堂用餐节约。探索“碳汇+义务植树”模式。(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机关事务中心、县商务和康养产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聚焦重点任务,围绕十大重点行动,加快推进一批碳达峰重点项目,为碳达峰提供强大支撑。(具体项目详见附件)

四、政策保障

(一)强化绿色低碳规划引领

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中长期规划,强化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支撑保障。加强实施方案中各领域碳达峰行动与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领域碳达峰行动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与规划协调一致。

(二)加强统计监测核算应用

在全国全省全市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下,结合洪雅实际和特点,逐步完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能耗和碳排放计量、统计、监测工作。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工作,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在线监测系统。着力推进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统计核算水平。

(三)严格执行法律规章标准

全面清理现行规范性文件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适时修订、废止,建立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严格落实国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法规标准,严格落实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和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

(四)统筹整合落实经济政策

全面落实国省碳达峰碳中和有关财税、价格、金融政策,统筹整合现有财政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行动、重大示范和重大工程。强化税收政策绿色低碳导向,完善绿色产品推广和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长期绿色债券部分用作符合条件重点项目的项目金。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推动“川碳快贴”继续扩面上量。推动发展绿色农业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和林木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知识产权保护。

(五)构建区域交流合作体系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产业耦合协同发展和园区共建,加强低碳技术联合创新,促进低碳技术产业互补、专家人才共用、科技政策互通、科创平台共建,推动合作成果落地,在成都都市圈率先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范围内合作,共同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碳储量调查评估、碳汇功能及其评价指标、碳汇价值核算合作研究。协同推进成德眉资一体化的区域性碳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东盟等沿线国家在绿色低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六)建立健全市场机制

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鼓励重点排放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创新推广碳披露和碳标签。按照上级政策文件做好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做好用能权交易市场与能耗双控工作的衔接,加强用能权、碳排放权、电力等交易市场的统筹衔接。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大力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利用好相关自然资源,开发碳汇、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党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作用,建强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研究,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牵头统筹协调,定期调度落实进展情况,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按照省市工作部署要求,坚决扛起责任,形成合力,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责任,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各社会团体组织、个人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参与或配合全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合力推进早日实现碳达峰。

(三)严格监督考核

落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求,实行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同管理、同分解、同考核,逐步建立碳达峰行动目标责任监督考核制度。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强化指标约束。加强监督考核结果应用,对工作突出的地方、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扬,对未完成目标的地方、部门依规依法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

(四)加强宣传引导

强化政府主导、媒体舆论引导、社会参与的宣传发动机制,开展全民绿色低碳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节能降碳行动。定期总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成功案例,按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推广,营造共建共享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洪雅县碳达峰重点项目表

来源:洪雅县人民政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