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碳达峰碳中和-正文

关于印发民和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民和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民政办﹝2023﹞6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民和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31日

民和县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总体部署,扎实推进碳达峰工作,探索符合县情的碳达峰路径,把握好碳达峰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和“双碳”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和用绿色发展的基础至上,确保如期实现全县碳达峰目标。

(二)基本原则

全县统筹、科学谋划。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着力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新模式、新路子。科学规划部署重点任务,推动重点领域低碳转型发展,建立科学精准、细化量化的硬指标、硬计划、硬举措。

双轮驱动、提质增效。坚持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不断优化能耗双控措施,聚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相关领域改革,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节约优先、全民参与。引导全民树牢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节能减排浓厚氛围。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降低资源消耗;在消费领域,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增值、民生福祉优化。

有序减碳、防范风险。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事求是、稳妥有序推进,实现多维度、多目标下的统筹。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健全预警机制,有效防范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可伴生的各种风险。

二、发展基础

(一)发展机遇与有利条件。“十四五”时期,我县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竞争优势的重塑期、改革开放的深化期,总体上将处于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为现代化建设蓄积力量的重要时期。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为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区域优势强、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民和-红古创新发展先行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遵循、明确了方向。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民和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二是产业发展基础偏弱。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特色优势发挥不足。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高耗能项目比重过大,水泥、铝产品行业依赖度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尚未释放。传统服务业规模小、档次低,现代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三是生态保护压力加大。自然禀赋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隐患突出,环境保护缺乏有效协同机制,生态治理项目成效显现尚需时日。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快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建设,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占比,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工业行业碳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大幅下降,能源消耗水平持续下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以湟水河流域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省市下达的目标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32.5%,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绿色能源供应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水泥、铝等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化改造,生态碳汇能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湟水河综合治理达到新水准,国土绿化取得更大成就。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生态环保理念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到2030年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

民和县碳达峰指标体系

行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20252030牵头单位指标属性
综合 指标1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增长1.79(较2019年)〔12.5〕完成省市下达目标县发展和改革局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约束性
2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57.77〕〔12〕完成省市下达目标县生态环境局约束性
能源 绿色 低碳 转型 行动3清洁能源装机占比%100100100县发展和改革局预期性
4电化学储能装机万千瓦县发展和改革局预期性
5电网尖峰负荷响应能力%>5>5民和供电公司预期性
6清洁能源装机总量万千瓦县发展和改革局预期性
7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44.949.952.7县发展和改革局约束性
生态 碳汇 巩固 提升 行动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8.450.852.2县林业和草原局 县自然资源局约束性
9森林覆盖率%32.432.532.5县林业和草原局 县自然资源局约束性
10湿地保护率%4343≥43县林业和草原局约束性
11矿山治理总面积公顷县自然资源局预期性
行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20252030牵头单位指标属性
工业 领域 碳达峰行动1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40.936065县生态环境局约束性
13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 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约束性
14新建项目能耗准入 标准吨标煤/万元5.124.48稳中有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约束性
交通 运输 绿色 低碳 行动15公路干线废旧路面 材料回收率%98完成省市下达目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县交通运输局预期性
16公路干线废旧路面循环利用率%87完成省市下达目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县交通运输局预期性
17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占比%100100100县交通运输局预期性
18新增和更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比例%516080县交通运输局预期性
农业 降碳 增汇 行动19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95100100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预期性
20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576267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预期性
21培育做大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预期性
22绿色有机种植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比例%8910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预期性
23培育农畜产品品牌111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预期性
24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899193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预期性
25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19.132025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预期性
26农牧区秸秆综合利用率%86.119294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预期性
2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0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预期性
行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20252030牵头单位指标属性
城乡 建设 碳达 峰行 动28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占到新开工建筑%101520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预期性
29城镇社区物业服务覆盖率%84.990100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预期性
30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57100100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预期性
31城镇新建居住建筑执行节能标准%857583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预期性
32新建公共建筑执行的节能标准%757278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预期性
3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79596.5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预期性
绿色 低碳 全民 行动34家庭达到绿色家庭标准比例%6570 预期性
35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100100县委组织部预期性

四、重点任务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加大提升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推进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建筑物面、顶棚、农村空闲地等场地建立分布式光伏电站,进一步促进低碳、无污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推进300兆瓦集中牧光互补发电项目,形成以现代商贸物流为主导,以新能源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为补充的新型低碳产业体系。(责任单位: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气象局)

2.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高压、低压配套电网改造升级,优化电力设施城乡布局,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园区企业自备电厂,高载纯工业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等参与系统调节,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推进西部水电420KA电解槽双阴极钢棒技术改造等项目。(责任单位: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

3.继续推进化石能源结构优化。加快煤炭减量步伐,重点打造覆盖城乡的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根据区域定位、综合考虑能源需求、生活便利性等要求对供气网络进行调整,在优先保障生活需要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障产业需求。加大对老旧管网、线路的改造,提升天然气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乡村煤改电(气)、柴改电(气)以及乡村户用光伏建设。加快天然气向巴州、西沟等周边乡镇及行政村延伸,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到2025年形成以电力为主,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质能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体系。(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各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1.实施工业领域提质增效工程。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责任单位: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生态环境局)

2.推动冶金采掘行业绿色转型。提升绿色矿山比例,合理规划建筑砂等矿产品开发,提高采选回收达标率。全力推进铁合金等产品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引导铁合金向精密合金冶炼、型材加工及不锈钢终端产品制造延伸。以铝冶炼向铝制品等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积极搭建铝冶炼产业技术交流平台,助推企业合作交流,实现铝冶炼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责任单位: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生态环境局)

3.打造建设零碳产业示范体系。打造零碳能源供应新标杆,建立零碳能源供应组合。加强电网建设,依托黄河上游水电资源,保障供应绿电资源。最大化利用建筑表面、屋顶、停车场车棚等空间,布局“光伏+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稳定可靠、多元融合的配电网,新能源汽车、可调节可中断负荷、储能等多元负荷有效接入。探索开展园区中低压配电网柔性直流供电用电,实现交直流无缝混合配用电,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装置即插即用接入。探索共享储能及“光伏+储能+应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自发自用满足全天候生活、办公用能需求,打造零碳能源应用新高地。推广电炊具、电取暖、电动汽车等。加强节能管理,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持续提高重点领域、重点产品能效水平。(责任单位: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生态环境局)

4.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对重点企业制定具体改造实施方案。依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对能效低于本行业能效基准水平的项目,合理设置政策实施过渡期(3年),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运行能效,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严控“两高”指标总量,实施碳排放减量替代,严格落实“两高”项目节能审查,新建项目能效水平应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或行业标杆水平,对未能完成能耗强度下降进度目标的,实行“两高项目缓批限批”。(责任单位: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生态环境局)

5.落实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以控碳、降碳、减碳为导向,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长周期性、能源消费的季节性,按照先强度、后总量,预期指标与约束指标相结合的思路,有机衔接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全面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引导企业就地就近消纳新能源,释放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高效节能技术应用、节能管理普及,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持续开展工业专项节能监察,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监管。(责任单位: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

(三)生态碳汇巩固提升行动

1.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完整。以祁连山南麓民和片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为重点,加强生态保育修复,推进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水土保持、废弃矿山修复、自然保护地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做好生态节点的保护、修复、建设和管理,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全面提升森林、河流、湿地、草原、山体等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服务功能和独特价值。积极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

2.加强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大力实施湟水河景观轴整治、川口湿地公园、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山洪沟治理、乡镇水源地保护建设等一批水生态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湟水河流域重点河道、沟道、湿地生态养护管理,定期开展运行维护和景观升级工程,保障生态水系安全。严守湿地生态红线,以湟水河流域为重点,沿湟水河周边抓好黄河流域生态涵养区大保护,大力实施沿黄河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保护生态多样性,提升河湖、湿地、森林、草原、山体等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服务功能。到2025年完成国土绿化30万亩,打造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2个,义务植树500万株。(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 

3.完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建设。以南山为重点,大力推进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湟水河流域东西两山绿化、草原保护修复工程等绿屏障建设工程,增加森林蓄积量,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大林草资源管护和退化林草修复力度,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林草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设,提高森林草原质量和综合效益。以“三绿”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档升级行动,厚植绿色底蕴。加强生态涵养区水田路林综合治理,锲而不舍推进南北山绿化、湟水规模化林场、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公园建设、山体绿化等一批重点生态项目,提升涵养水土功能。高标准打造现代化民和,着力建设“国家园林城市”。(责任单位:县林业和草原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

(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1.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大高比例清洁电力嵌入度,推广县城应用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加快实现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全覆盖。开通乡村客运小型新能源客运班车,方便群众出行。到2025年,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出租汽车133台,新增新能源充电动出租汽车100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50台。(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商务局)

2.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充电桩和加气站的建设,建设密度满足县城新能源汽车的需要,并对人口密集的村镇实现充电桩设施的覆盖,充电桩覆盖率达100%。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交通管理效率,逐步建立完善汽车客运站网上售票、自助售票、手机 APP购票、公交及客运班次查询、地理路线查询等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城市公交到站实时查询系统。(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五)农业降碳增汇行动

1.做强农作物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品牌,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围绕蔬菜、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坚持“有机肥+N”模式替代减量,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田深耕深松、水肥一体化、优质饲草种植等农业增产增效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着力构建生产各环节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实现重点品种、重点环节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行动,积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有带动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和农畜产品品牌。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快建设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持续加强农业降碳减排增汇。重点围绕农药化肥减量化、绿色降碳技术推广、土壤质量治理,开展农业降碳增汇。围绕“一控两减”目标任务,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加强宣传引导,改变农民施肥观念,引导农民自觉采用科学施肥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利用方式。实施农田残膜回收行动,完善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实施畜禽粪污、秸秆等资源化利用工程,提高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科技助推农业持续发展。开展好科技下乡、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做好土地深松、耕地有机质提升、化肥减量增效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达到防病虫害、防倒伏、增加产量的目的,引进推广新技术。围绕设施农业、生态畜牧业、动物防疫、测土配方施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方面开展参与式集中统一培训,突出培训实效。引进玉米、马铃薯、果品、中药材等新品种,不断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果蔬保鲜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着力打造杂交油菜制繁种、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中藏药材育苗、蔬菜育苗、草莓育苗等现代种业基地。提高农业产业良种率,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良种资源引进体系,推进一体化发展。支持智慧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加快信息农业、农畜产品可追溯、物联网应用等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1.积极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宣传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市场,促进绿色消费。强化商业及公共建筑低碳化管理。增加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绿色产品的推广与应用,限制一次性消费品使用。持续推广绿色办公,完善绿色采购清单机制,提高政府机关绿色采购比例。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大力推广使用公共交通、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责任单位:县广播电视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教育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生态环境局)

2.持续加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合理推进村庄合并,优化村庄规划布局。完善乡村水、电、路、气、物流、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环境美丽宜居、特色经济繁荣的高原美丽乡村。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提升人畜饮水质量。建立清洁长效机制,倡导清洁卫生。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推进乡镇政府、卫生院、学校和村委会等公厕“旱改水”。建成古鄯李家山等20个高原美丽乡村。(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全面推进农村清洁用能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进低碳示范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大力推广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重点实施农村电网升级工程,提升农村地区供电质量。针对有条件的农村加快开展天然气管网铺设,实现燃气到户。有序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等项目,引导农民取暖与炊事用能清洁化、低碳化。积极争取实施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项目,推广集保温隔热等多功能一体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建设节能型住房。开展“乡村节能行动”,推动高效生产机械、节能家电器材入户到家,提升农民用能效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1.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加强园区物流管理。到2030年,实施循环化改造。(责任单位: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

2.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能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鼓励应用于替代原生非金属矿、砂石等资源。在确保安全环保前提下,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废弃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积极推进硅业废料环保再利用、电解烟气余热利用节能改造工程、铁合金副产物环保再利用等项目建设,加快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设。(责任单位: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

3.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利用。推进新兴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

4.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立覆盖全面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整治过度包装,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降低填埋比例,探索适合我县垃圾特性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县生态环境局)

(八)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1.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将绿色低碳理念有机融入文艺作品,制作文创产品和公益广告,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责任单位:县广播电视局、县教育局,县生态环境局)

2.加大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着力破除奢靡铺张的歪风陋习,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县倡导节约用能,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评选宣传一批优秀示范典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产品,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提升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

3.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强化环境责任意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提升绿色创新水平。重点领域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用能单位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一企一策”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节能降碳。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责任单位:民和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

4.强化领导干部培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分阶段、多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培训,普及科学知识,宣讲政策要点,强化法治意识,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从事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尽快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切实增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对接单位:县委组织部)

五、组织实施

(一)密切协调配合。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制定重大政策。各单位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科学编制事关重要领域发展、重大区域布局和重点民生关切等方面的规划。县政府将定期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加强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二)加强责任落实。各单位要深刻认识碳达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责任,按照国家和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和本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

(三)强化监督考核。健全电力、建筑等行业领域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项目建设,完善能耗统计监测体系,提升信息化实测水平。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加强监督考核结果应用,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依规依法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

来源: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相关文章